一帶一路規劃出臺 海底光纜帶領纜企“走出去”
海底光纜將成為線纜行業的香餑餑,引領企業發展的趨勢與方向,更將為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帶來巨大利好,在400億美元絲路基金中分食一杯羹。
3月28日,博鰲論壇正式在中國海南召開,國內外翹首企盼的 “一帶一路”規劃的具體實施方案塵埃落定。經國務院授權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外交部、商務部28日聯合發布《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》(簡稱“《愿景與行動》”)。
自去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"一帶一路"以來,兩大戰略一直是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,400億美元絲路基金點燃了所有人的熱情。業界普遍認為,“一帶一路”戰略作為是貫穿未來3年至5年的超級投資主題,甚至將成為我國未來十年的重大政策紅利。
解讀《愿景與行動》,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成為“一帶一路”的優先建設領域,推進與周邊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,提升道路通達水平;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,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,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;推進跨境光纜等通信干線網絡建設,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等成為重點合作內容。其中推進通信干線網絡建設明確提出要“加快推進雙邊跨境光纜等建設,規劃建設洲際海底光纜項目”,強調了海底光纜在貿易暢通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。
毋庸置疑,在此政策影響下,海底光纜將成為線纜行業的香餑餑,引領企業發展的趨勢與方向,更將為我國電線電纜行業帶來巨大利好,在400億美元絲路基金中分食一杯羹。
海底光纜是國際互聯網的骨架。光纜的多少,代表一國與互聯網的聯系是否緊密。海底光纜作為當代國際通信的重要手段,海底光纜傳送約100%的整個國際網絡流量,超過95%的全球綜合數據和音頻流量,是全球信息通信的主要載體,也是我國光纖企業新的高利潤增長點。如今的電纜企業面臨著利潤稀薄、競爭無序、產能過剩的窘境,利潤率頗高的海纜市場對國內很多線纜企業而言,充滿著“誘惑”。
我國海纜市場有著廣闊前景,據相關機構預測,2015年中國各類海底電纜的市場容量可達20000公里,其中島嶼供電、海底資源開發和海上風電開發等是海纜市場上的主力工程。隨著“十二五規劃”中海洋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,未來2020年,各類海底電纜的市場容量可達30000多公里,市場總容量大約350億元,而目前實際銷售總額100億元左右,可見海纜市場的發展和開發空間還是很大的。另外,中國海洋石油開發已迎來高速發展期,未來5-10年內,海上石油平臺用的各類電纜總量將急劇增加。
海纜發展機遇當前,很多線纜企業欲爭食海底電纜這塊“大蛋糕”,但進軍海底電纜市場是一場需要高技術、投入高要求,大量人力、物力的持久戰。國內企業在海纜技術方面一直比較薄弱,長期以來,無中繼海底光纜等高端產品一直由歐美等企業所掌握,中國企業要想在這塊市場站住腳跟需要花費較大的精力,這就需要我國的線纜企業致力于技術研發,還必須依靠長期形成的品牌效應。
國內電線電纜行業“走出國門”的呼聲高漲,“一帶一路”正是帶領我國纜企“走出去”的敲門磚,企業應充分把握發展機遇、加快提升產業的規模和技術水平,真正成為在全球化品牌形象、商業模式、技術創新等諸多方面的世界級企業。
”
相關推薦